誰是嬰幼兒的最佳老師?

  近年家長的知識水平提高,對嬰幼兒的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視。每年的教育展,家長都願意花大量金錢買不同的幼教產品,更讓孩子(包括嬰兒,年紀小至六個月)參加不同的課程,務求令孩子就算不可以「贏在起跑線」上,也至少不「輸在起跑線」。

  現今市面上給嬰幼兒的課程,範疇從音樂到律動、從英文到法文、西班牙文等,各式各樣都有。有興趣的家長都認同早期教育的重要,有部分更覺得這重要的教育階段應該「外判」給「專業老師」才理想。於是家長忙着上班掙錢及付鈔,嬰幼兒就忙着上不同課程,真正的各有各忙。我見過未足歲的嬰兒已經上遊戲班,亦有家長恨不得立即將未足兩歲的孩子送入英普幼兒園就讀。很多家長為了令孩子盡早接受「專業」的教育,將教導嬰幼兒的任務都交托給老師。但其實大家知道誰才是嬰幼兒最佳的老師嗎?    

  我一直相信嬰幼兒的最佳老師是父母,而最理想的智力開發者也一定是父母。父母給予嬰幼兒的關心與愛心、時間與陪伴,就是最佳的啟智催化劑;父母與孩子的親子活動,就是最佳腦力開發的活動。父母常帶孩子在身邊,能給予他們最大的安全感,亦同時給予最豐富的生活教育。因為生活技能、生活中的處事與解難、價值觀等內隠學習都是在生活相處中,不知不覺傳授給下一代的。家長給予孩子的隱性學習才是最根深柢固的。這個年代,社會上出現不少被稱為「高分低能」的人 (註:泛指具備高學歷、高分數,但欠缺解決問題、情緒控制能力的人),他們或許是學校的高材生,擁有不少的知識,但卻欠缺最基本的解決問題能力,亦容易情緒失控。

  不少發展心理學研究都顯示,早期情依附對孩子日後的智能和情緒發展有很大幫助。因此,我常告訴父母,與其一個月花千多元才上四節早期認字課,不如花五百元買大量童書跟孩子在家慢慢閱讀;與其花一千元才上四節幼兒塗鴉班,不如花一百元買畫紙和水彩畫筆跟孩子一起塗畫;與其花一千元才上四節音樂律動班,不如花數百元買幾張兒歌光碟跟孩子一起邊唱邊跳。

  試想想,為何一直以來很多發展國家的入學年齡都是五、六歲,而不是一歲?因為在孩子五、六歲前,最佳的老師就是他們的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