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詠儀女士】為何早教? - 零至六歲黃金早教期的科學論據

現今世代,人人提出「零至六歲」是大腦發展的黃金時期,令一眾父母大為緊張,願意大花金錢於各項教育產品、課程上,以不同的幼兒教學法好好把握自己孩子黃金學習的六年進行早教。但見各家長花盡心思、時間和金錢之餘,其實真正知道其背後論據的又有多少呢?其實近幾十年的腦神經研究發展迅速,研究結果令人類越來越了解腦袋的運作。究竟我們的腦袋是如何學習呢?相信當掌握了腦袋學習的理論,就能使人類更有效學習、學得更好。

近代腦神經研究告訴我們,人類大腦大概有一千億個神經細胞,稱為神經元。大腦研究發現人類的智能和學習能力基礎,不單是來自我們與生俱來的一千億個神經細胞,而是來自神經細胞之間所建立的大腦網絡。每一個神經細胞,都可以生長出兩千至兩萬個分枝,稱為樹狀突。每一個樹狀突都能夠儲存訊息,並接受從其他細胞傳送的訊息。當大腦建立越多樹狀突,便能產生更多更大更完善的網絡,從而有更多地方儲存外來的各項訊息。人的思考能力及學習能力正是建基於大腦網絡鋪設的數量。換言之,大腦網絡鋪設越豐富越完善,大腦內能夠儲存及運用的訊息就越多,那就代表學習及思考能力越高越快,亦即是我們家長所期望的「聰明」。而這些大腦網絡發展的高峰期和關鍵時期,最重要是在零至三歲期間,其次是三至六歲間;故我們常言道零至六歲的黃金教育期是早教最適合的時機,就是基於大腦研究所得出的結論。

記得之前曾經看過有關愛因斯坦的大腦解剖的結果:這位一代科學巨人的腦袋,雖然與常人的大小和重量無明顯大分別,但科學家卻在大腦處理數學邏輯和空間的位置,發現有極豐富的神經線突觸聯繫,可見其部份的發達。這結果亦進一步確認腦部突觸發展與智能強弱極有關係。

另外,不少學者提出零至六歲的幼兒,他們的大腦學習模式傾向右腦的模式,以影像和印刻模式印在腦中,即如拍照或錄影的模式記憶下來。右腦就是掌管影像、感覺、空間的部分。嬰幼兒就是以這種不加理解、不加分析,只憑影像及感覺的學習模式,就掌握了最基本的認人認物、生活認知、語言,甚至行為建立等複雜過程。隨著年紀增長這模式會慢慢消失。而如果家長為孩子準備的幼兒教學法能夠把握零至六歲這特別的影像輸入和印刻學習模式,持續地輸入想孩子學習的事物、價值觀、甚至人生態度,就會整體地印在腦海中,過程亦會比六歲後進行容易得多。

從以上的理論,不知道為大家帶來甚麼啟示呢?這些研究結果令我這剛生孩子的媽媽,有很大的衝擊,亦更想珍惜及把握孩子的黃金六年,及早實行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