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貫成教授專訪】幼兒英文數學交叉點

問:Oxford Path Maths Adventure早期數學學習系統(OPMA)是一套怎樣的學習系統?

梁教授答:數學教育界權威Alan Bishop提出,在世界各地不同文化領域中,有六個數學基礎能力是跨文化的,即數數、方位、量度、設計、遊戲及解釋,均與人類實際生活需要有關。與學校使用的教材或教科書不同,OPMA不會一課一課地涵蓋不同的數學領域,而是以這六個基礎能力出發,用故事形式發展相關理論,將數學概念自然融入故事情節,再輔以相關學具幫助理解,增添學習趣味。家長可透過與孩子看故事、玩遊戲,引導其循序漸進、輕鬆愉快地了解及掌握各種數學概念。

 

問:為甚麼要透過「英語故事」學習數學概念?有甚麼好處?

梁教授答:數學是一些概念性的東西,我們可以用不同語言去掌握,中文、英文皆可。選擇以英語故事設計這套學習系統,一方面是為了與Oxford Path另外三套學習系統,統一使用孩子熟稔的角色說故事,繼續陪伴大家成長;另一方面,則與香港的獨特性有莫大關聯。譬如在韓國,孩子使用韓語去掌握數學已經足夠,但香港不同,因為我們是國際城市——英語非常重要。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英語能力的重要性及影響力愈發提高。

香港EMI中學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到了大專及大學程度,很多國家都用英語授課。在國際層面,英語往往是共同語言,舉個簡單例子:數學教育界有一個研討會——East Asia Reg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即「東亞地區數學教育大會」。我們每兩三年開一次會,與會者來自中國大陸、台灣、新加坡、南韓、日本、越南、柬埔寨、印尼、泰國等國家,開會時必須使用英語。其實除新加坡外,絕大部份國家均非以英語為第一語言,我們的英語沒有流利到母語水平,但沒辦法,你不能用中文,因為韓國人聽不懂;不能用日文,因為越南人聽不懂……所以不論我們的意願是甚麼,英語主導了整個學術環境。

我相信在其他界別,例如商界,情況相同。在學習早期數學概念時,如果可以用英語作為媒介去學習,除了學會數學概念,亦可以學會用英語詞彙表達數學。用中文和英文闡述同一個命題,語言結構大不相同。如果孩子學懂用英語掌握及表達相對抽象的概念,日後表達其他非數學的概念時更容易上手,著實是有好處的。

 

問:學好英文重要,為何學好數學同樣重要?

梁教授答:數學是科學之后(Mathematics is the Queen of Science),很多科學相關的知識並不是分開的學科,而是一個貫穿的概念:數學是基礎,是科學、科技、工程的基礎,我們常提及的STEM便是一例。數學不止是「數學科」!數學是一門學習邏輯嚴謹的思考方法的大學問,協助人們擁有清晰思維,長遠而言對生活及工作均極為重要。

譬如讀法律的人既要語言能力出眾,也要思維嚴謹,數學概念便是其背後的強力推手。又例如讀醫科的人,除了要有醫學知識,也需要極度嚴謹清晰的頭腦。好像新冠疫情期間,具備深厚學科知識的專家袁國勇教授到街市巡察,依靠邏輯推理,得出怎樣做能令空氣流通、做甚麼可減少病毒傳播,這些關鍵判斷背後也離不開數學。哪怕作為一位文學家,他同樣需要邏輯嚴謹的思考。

數學作為分層式(hierarchical)學科,不像地理科可以按照地理位置或範疇分割學習,學習數學要將一層一層基本概念一直疊加上去。很多時候,孩子數學不好是因為早期數學基礎打得不好,後來很多新的知識接踵而至,便只能死記硬背。這樣做或許可應付一時,但終究非長遠之策。邏輯嚴謹的思考方法無法一蹴而就,不會因為你唸了四年法律系就能從一個沒有邏輯思維的人,突然變成有邏輯思維的人——絕對不可能,一切必須建基於長久的訓練。

 

問:近來流行速算,家長紛紛替孩子報班上課,教授對此有何看法?

梁教授答:很多速算僅僅限於某種數的運算,例如有些速算僅對某種兩位數才有作用,你可以當遊戲玩玩,在實際應用方面卻沒有多大用處,無助於數學學習的「固本培元」,唯有盡力使早期數學概念穩固,方能應付長久之需。

 

問:家長應該如何發揮OPMA的最大效用?有甚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梁教授答:這套學習系統的設計宗旨是希望家長與子女一起看故事。即使家長的背景不同,數學能力有落差,都不要緊。只要家長有好奇心,抱著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探索的心情,返老還童,投入其中,這便是最理想的情況。

另外,家長不可以強迫孩子學習。一旦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或反應,千萬不要強迫他繼續,不妨先休息一下,隔一段時間再重新開始。家長也不需要逼迫孩子每天一定要完成多少份量的學習,這是沒有成效的,只會形成一種馬虎的「交差」心態,所以我希望家長按照上面所說,一起投入,用輕鬆的方式讓孩子喜愛數學,增加探索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