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如何學習語言

說到語言學習,中文就只有「學習」一詞,而英語則劃分為acquisition和learning。Acquisition以前沒有中文翻譯,近年在語言學常被譯作「習得」。西方語言學認為語言學習有兩種途徑,一是acquisition,二是learning。

Acquisition是通過長期沉浸於某一語言,通過了解其在不同處境中出現時的意思,而逐漸「學會」這語言。這樣的學習是「天然的」(naturalistic),是不自覺的,是生活化的。如果我們對日語一無所知,但是大膽地找一個日本小村莊住下來,積極投入當地的生活,時刻找機會與當地人溝通,則假以三四年,我們都可以達到不錯的日語水平。這種學習的途徑,就是acquisition。

上述的途徑,就是幼童學習母語的途徑。嬰兒在出生後的首兩年不斷聆聽父親和母親向他說話,這些說話都出現於對幼童來說有意思的處境,父母的笑容、聲線,和舉動都為這一切本來無意義的語音帶來豐富的意義;當幼童的說話機能生長日漸成熟,喜歡表達自己的感覺和需要,加上父母不斷誘導他說話時,於是經過數年的努力,兒童到了五六歲時,便能掌握他的母語的最基本部分,能夠輕鬆地與別人交談,日後只是在詞彙和說話技巧上加以優化。

令語言學家和心理學家最為讚嘆的,是對幼童來說,這個acquisition的過程似乎毫不費力,他只要快樂地投入日常生活,便吸收了其母語的文法和語音;而我們通過learning〈例如在學校學習外語〉的途徑學習,則無論如何努力,都很難把外語掌握到如母語般純熟,尤其是發音環節。而且我上面提過在日本鄉村居住去學日文,還須要我們有意識地去學,否則三四年下來,可能只學到日文的一點皮毛,連和一個六歲日本小朋友暢快地交談的能力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