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選與孩子性格相近或是相反的學校

  有家長和我談論一個很有趣兼很有用的題目,那便是應該給孩子選一間性格相近還是相反的學校。以下是我和這位家長的討論。

家:我的孩子喜歡每事問,求知慾強,有個人見解,我想送他進一所直資或私立小學,但朋友卻反對,說應該送他進傳統學校讀書,令他聽教聽話,性格得到收歛。趙Sir,我「十五十六」,不知道應該順應孩子的性格而行,送他入直資或私立小學,還是送他進一些傳統的官立津貼小學

趙:首先我覺得你將直資、私立小學,全都定性為活動教學小學,而官立津貼小學,全都定性為傳統學校,這一點值得商榷。因為也有直資、私立小學是非常傳統,而官立津貼小學是活動教學的。我們索性不理哪一類小學,而只討論哪一類性格的孩子,該選擇哪一類教學方法的學校比較正確。

家:同意,你認為每事問的孩子應選擇哪一類教學方法的學校?

趙:我認為應選一些教法靈活的,以學生為主的活動教學,而不是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因為如果選前者,你的孩子會如魚得水,百份之一百融入學校的歡迎學生發問,自己建構知識之文化;如果選後者,你的孩子便會格格不入,因學校以教師為主,學生只有「聽」,要「聽書」、「聽話」、「聽教」,即是沒有講的份兒。在這種環境下,你的孩子只會悶,哪會開心投入!

家:有沒有現成的例子?

趙:有。有一位家長有一個讀書讀得不錯的兒子,在一間活動教學的小學唸書,家長見孩子讀得好,便努力鑽研把兒子送入以成績優異,但十分催谷且非常傳統的學校。兒子不負媽媽所托,用插班方式考進該小學名校。小伙子用過往自由發問、自動舉手回答的舊校方式在新校實行,誰知答錯了,被老師嚴厲斥責,說一定要答對才可舉手,答錯後被罰不准再回答。小伙子自此不敢舉手,變得沉默寡言,從一個活潑、求知慾強的孩子變成一個「聽教」、「聽話」,純「聽書」的學生。媽媽為此有些心痛,但為了孩子可以入讀名校,唯有叫他「忍耐」。

家:結果孩子在名校有沒有考到好成績?

趙:沒有,在這間非常傳統的小學,孩子只考個普通成績,使媽媽大失所望。我相信孩子在原來那間活動教學的小學,表現應該會好些,因為孩子投入學習,一定比不投入的好!

家長:聽來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