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閱讀之大門(一)

──看各國積極提升閱讀能力的方法

我一直很重視小朋友的閱讀發展,亦致力為孩子開啟閱讀之大門──培養閱讀之興趣,並提升閱讀之能力。記得曾經有美國研究提出,如果孩子不能在小學三年級時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他們在往後的學習中將會遇到巨大的困難,在青年階段失學的情況亦偏高。依我個人在小學教學的經驗和觀察,閱讀能力某程度上直接影響了孩子在小學階段的成績。一般名列前茅的學生閱讀能力都較高,反之,成績落後的學生很大程度與他們不能閱讀及理解考試內容有關。

相信沒有家長會否定閱讀的重要。閱讀,除了是語文能力的提升外,更是一項高層次思維的活動。從腦神經角度而言,在閱讀的過程中,腦部會啟動許多能力學習和整合。閱讀是主動獲取訊息的歷程,腦神經的廻路發展程度更深。所以,我一直相信「越讀越聰明」這道理。

既然明白閱讀的重要,那作為家長的我們,便應致力培養孩子閱讀的能力。我曾經看過一本有關具競爭力的國家如何針對閱讀而投放大量資源與規劃的書,相信當中的內容對一眾想為孩子開啟閱讀之門的家長有一定的啟發。連續在PISA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國際學生基礎能力評量計劃)奪得多項第一名 (特別是閱讀能力)的芬蘭,當地政府在培養閱讀能力方面投放了大量的資源。芬蘭的文化重視閱讀,大部分家庭都有閱報習慣,大部分家長亦有親子閱讀習慣。芬蘭擁有世界最資源豐富的圖書館,當地平均每二百五十多人就有一個圖書館,可見政府對閱讀之重視。另外,加拿大的新生嬰兒服務,除了包括一般健康和發展的檢測外,新生嬰兒回家的第一天,社區護士就會致電提醒家長為新生嬰兒讀故事書,社區中心更會有圖書館人員帶備書本及道具給幼兒講故事。在英國,自一九九二年開始就有一個名為 「圖書館起跑線」的運動,七至九個月的嬰孩,可以到各地健康中心或社區圖書館領取一個閱讀袋,內裏除了有給父母的閱讀指導手冊外,還有給孩子的第一本故事書和歌謠書等。

反觀香港,全港只有六十七所圖書館,新市鎮的人口逾十多萬卻只有一或兩間,簡直與芬蘭有差天共地之別。此外,香港母嬰健康院所提供的嬰幼兒服務亦甚少包括閱讀一環。本地圖書館提供給幼兒的讀物亦偏少。但是,從以上各國的做法可以看到,閱讀從嬰兒出世後的第一天便可以開始,幾個月大的嬰兒可以擁有自己的圖書,享受跟爸媽閱讀的樂趣!

我們的社會投放在閱讀的資源不多,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又可以怎樣為孩子開啟閱讀之門呢 ?我會在下一篇文章裏跟大家分享一下有關的小點子。